关于印发《2022年利通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 640302001/2022-00266 | 文号 | 吴利政办发〔2022〕16号 | 生成日期 | 2022-04-12 |
---|---|---|---|---|---|
内容分类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利通区政府办公室 | 责任部门 | 利通区政府办公室 |
各乡镇人民政府,区委各部门,政府各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2022年利通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方案》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吴忠市利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3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2年利通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
先行县共建工作方案
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区市党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要求,切实做好2022年利通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与对口技术单位宁夏农林科学院合作共建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打造“利通模式”,特制定2022年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农业农村部“八个一”任务要求,组织全区农业科研教学推广等科技力量,聚焦利通区农业农村发展实际需求,引导科技、人才、资本、信息等要素集聚,全力打造产业科技化、人才专业化、生态绿色化的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加快农业与科技融合,激发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引领宁夏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年度目标
一是建立农业专家指导工作站。根据利通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现状,积极与宁夏农科院相关科研院所联手共建,打造奶产业、草畜产业、瓜菜产业等特色产业农业专家指导工作站9个,全面开展关键技术研发、重大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和农业生产技术全程指导服务。二是打造特色产业亮点工程。聚焦利通区奶牛、蔬菜两大重点产业,集中打造展示最现代化牧场和蔬菜种植园区4个。三是破解制约产业发展难题。细化梳理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卡脖子”技术问题,通过导师帮带、首席专家挂帅等八项创新机制,逐步解决制约产业发展难题23项。四是实施重点农业建设项目。2022年,通过合作共建、招商引资、拉动投资等措施,全面启动实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重点项目,计划落实投资22.635亿元,全面提升利通区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
三、重点任务
(一)完善九个“工作指导站”
紧紧抓住共建契机,按照“框架协议”,在我区成立、完善、运转九个“工作指导站”。草业博士指导工作站,依托高闸镇品种遴选及种植模式科技示范展示区,示范推广“燕麦草复种燕麦草”、“一年两熟”等高质高效种植模式。蔬菜博士工作站,在郭家桥乡山水沟村设施农业片区推广生物有机肥、秸秆生物反应堆等蔬菜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利通区的蔬菜品质。葡萄博士工作站,指导东塔乡白寺滩村建立大青葡萄从种苗繁育、种植管理、采摘等集成化的技术服务体系。奶牛繁育博士工作站,开展高产奶牛胚胎规模化生产,集成应用活体采卵、体外受精、性别控制等奶牛繁育关键技术,建立胚胎技术产业化应用示范基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专家教授工作站,推动农业有机废弃物高效处理、资源化利用以及环境污染修复等科研成果转化。品牌创建教授工作站,围绕利通区农业品牌现状开展研究,就提升利通区农业品牌效益提出“利通模式”的创建思路。与宁夏农科院达成初步意向,一季度在钧凯种业成立青贮玉米博士工作站,在吴忠林场成立桃树博士工作站,在金积镇建立蔬菜博士指导工作站,9个指导工作站示范带动作用持续发挥。
(二)打造四个“共建工程”亮点
1.金积镇农业产业强镇设施农业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一是金积镇芦沟闸村建设设施农业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38座模块化主动采光蓄热日光温室,配套建设供水、排水、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二是在大庙桥改造提升现有老旧闲置二代温棚25座,对前后屋面、钢架、卷帘机、棉被等设施进行改造,提升现有种植基础。三是拆除秦坝关村老旧闲置温室,打造高标准、现代化育苗中心(在秦坝关村建设育苗棚8座、大庙桥村建设育苗棚2座),加快蔬菜优良品种引进和培育。四是建设金积镇宁夏长燃智慧物流园,构建以智慧物流、仓储冷链、交易信息等功能于一体的集配中心。五是建设400吨冷藏库一座,提升露地蔬菜的冷藏能力。六是建设5000平米尾菜综合处理中心一座,集中处理蔬菜分拣打包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尾菜,减少尾菜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观光牧场建设项目。在尚乐公司新建存栏5000头规模养殖场1座,购置自动挤奶设备1套,数控系统1套。
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综合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产业园监管与服务系统、奶牛规模养殖场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奶牛规模养殖场信息数据库、数字牧场示范建设等。
4.盐碱地改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郭家桥乡马家大湾村实施盐碱地改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7000亩。实施灌溉与排水工程、土壤改良工程、平田整地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林工程。
(三)落实“八项共建工作机制”
在农业农村厅、宁夏农科院的统一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八项共建机制”,宁夏农科院已有8名博士导师和研究员携带团队进驻利通区采取农业科技导师帮带制,把产业领军人才、农业专业人员和“乡土人才”当做帮带对象,针对性进行指导。有5名博士导师和研究员携带团队进驻利通区采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制。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把科技成果从持有向需求转化。以上13名专家迎难而上落实认领15个“卡脖子”难题。还有六项机制正在持续推进中。农业科技首席专家制,入驻利通区农业高新企业、特色产业乡镇等任首席专家。农业科技难题攻关制。加快奶牛良种培育、粪污资源化利用、大青葡萄冷链保鲜等开发技术攻关。农业科技任务清单制。组织开展重点领域技术发展需求分析,提出重大任务并列举清单,采用“揭榜挂帅制”,招贤纳士,逐个攻坚,推动农业科技发展。农业科技项目推进制。积极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引导对农业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的多元投入。农业科技现代化创新平台协同攻关制。在奶牛胚胎移植、牧草育种创新、蔬菜品种引进等关键环节,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对接,采取自主研发、联合攻关等模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农业科技现代化示范乡村评比制。使乡村科技具有竞争性、规范性、周期性、动态性,显著地改变乡村治理结构和效能。推进示范园区建设、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及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合力解决农业科技发展的技术瓶颈,争做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典范。
(四)抓好共建项目实施。加强与农业农村厅、宁夏农科院对接,定期召开先行县共建工作调度会。围绕科技创新支撑、产业生产模式升级、经营模式升级、农产品加工升级、品牌创建提升、人才引进培育、生态质量提升七大重点工程,谋划实施47项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96.92亿元,2022年计划投资22.485亿元,其中科技创新支撑项目4个,投资1.73亿元;产业生产模式升级项目23个,投资15.02亿元;经营模式升级项目7个,投资3.08亿元;农产品加工项目1个,投资1亿元;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工程1个;生态质量提升实施项目9个,投资1.63亿元;人才人才引进培育工程项目2个,投资0.025亿元。
四、工作步骤
(一)全面推进阶段(3月—10月)。针对主导产业和农业短板,整合项目资金,在优良农作物牧草新品种、栽培管理技术、生态循环农业、农产品加工、数字农业、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推广,创建展示示范基地,构建科技支撑模式。
(二)深化提升阶段(10月—11月)。围绕奶牛、瓜菜、优质饲草等主导产业发展,按照“八个一”共建要求,不断探索创新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推进机制、评价机制与保障机制,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力提升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水平。
(三)总结宣传阶段(12月)。总结先行县共建经验,建立完善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不断强化政策支撑、推进市场化运行;全面宣传展示先行县建设成效,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宣传内容,优化先行县共建质量。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技术支撑。整合对口技术单位科研力量和我区现有农技队伍力量,建立多学科、跨领域、由资深专家牵头的联合专家团队,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开展相关领域技术攻关和技术示范,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利通区为专家团队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环境,以充分挥发专家团队技术优势。
(二)建立激励机制。建立科技专家服务奖励机制,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新型经营主体辐射带动农户转化应用农业科技,实现科技资源与科技人才共享。建立定期考核督查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政策举措落实落地;每年开展一次考核评估,对表现突出的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倾斜。
(三)做好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方式对共建先行县的机制模式进行宣传和推广。强化典型带动,及时总结我区典型经验和做法,加强典型事迹与人物的宣传报道,形成示范效应。
附件:1.利通区2022年“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一、“九个工作指导站”任务清单
2.利通区2022年“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二、“四个亮点工程”任务清单
3.利通区2022年“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三、需求技术“八项共建工作机制”落实任务清单
4.利通区2022年“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四、实施项目任务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