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640302001/2017-01384 文号 生成日期 2017-01-30
内容分类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利通区政府办公室 责任部门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利通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四年的工作

过去的四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有力监督和大力支持下,我们紧密团结和带领全区各族人民,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凝心聚力谋发展,全力以赴惠民生,破解了一道道难题、应对了一次次挑战,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民族团结和谐稳定。

年来,我们坚持科学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紧紧围绕打造六个特色区奋斗目标,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统筹推进稳增长,下大力气调结构,经济发展质效进一步提升。经济总量逐年攀升。十二五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6.7亿元,比十一五末翻了一番,经济总量在自治区排名由第10位上升至第6位;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6亿元,增长了2.6倍;固定资产投资达143.07亿元,增长了3.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1亿元,增长了1.8倍;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万元,增长了1.6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万元,增长了1.7倍。今年19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6.2亿元,同比增长11.2%,占全市经济总量的43.8%,增速位居自治区川区各县(市、区)第一;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1亿元,同比增长30.3%;固定资产投资达128亿元,同比增长2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5.5亿元,同比增长8.1%;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30元、同比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93元、同比增长7.7%。今年,从前三季度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看,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预计到年底将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产业结构大幅优化。工业经济规模明显壮大,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1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了2.9倍,轻重工业比由57:43优化为67:33;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农业总产值达32.72亿元,增长了1.4倍,特色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5.6%;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达45.3亿元,增长了1.7倍。三次产业占比由16:49:35调整为11:58:31,一二三产同步融合发展。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依托工业一区四园发展格局,围绕特色优势产业,扩大了电子商务、民生保障、生态建设、国土整治等方面的有效投入,累计上争资金70亿元,落实招商引资312亿元,引进1000万以上的招商引资项目313个,经济发展后劲显著提升。

四年来,我们坚持转型升级,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紧紧围绕清、轻、青发展战略,全力推动结构调整,工业经济在增长中优化,在优化中升级。转型发展成效显著。规划建设了现代纺织产业园、特色装备制造园、失地农民创业园、健康产业园,四大园区共引进企业168家,建成运营135家,提供就业岗位5000多个,年产值达78.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0.8%,以现代纺织、特色装备制造、精密仪器仪表为主的新型工业体系已基本形成,厚植了工业发展的基础。尤其是纺织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一个企业到一个园区到一个产业,从单一企业到全产业链条集群发展的转变,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现代纺织产业园被列入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被评为全国纺织产业十大产业园区  荣获纺织结构调整突出贡献奖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制定了我区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十条配套政策,先后为全区工业企业降低运行成本9.8亿元,兑现奖励补助资金8500多万元,累计发放企业创业担保贷款7.2亿元。

四年来,我们坚持提质增效,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紧紧围绕绿色、生态、有机、富硒发展方向,大力发展优质奶、肉、有机菜、精品果、富硒粮,形成了一主四特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优势产业不断壮大。累计建成奶牛规模养殖场130个,奶牛存栏达13.8万头,奶产业年产值达13.9亿元,我区成为西部奶牛第一县(区)。建成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43个,肉牛肉羊年交易量突破200万头(只)。设施农业面积达10.7万亩,瓜菜种植面积达13万亩,经果林总面积达10.7万亩,富硒粮食种植面积达2万亩。我区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累计投资8.65亿元,砌护渠道4200公里,治理沟道330公里,改造中低产田8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13.5万亩,节水灌溉总面积达38万亩。三大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农机综合作业率达到88%品牌效应更加彰显。累计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自治区级27家,打造中国驰名商标3个、宁夏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81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78家、家庭农场109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91个、原料产地认定13个,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比重达到60%以上。我区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并通过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验收。

四年来,我们坚持商贸活区,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紧紧围绕打造服务业新优势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切实促进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服务业实现了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商贸物流繁荣活跃。着力商贸提档升级,建成农副产品、金属材料、建材家居等专业市场10个,年交易额达到50亿元。万村千乡商务民生工程深入推进,新建、改建乡镇农贸市场6个、村级农贸市场10个,中达商业广场等6个大型商贸综合体建成运营。培育了吉送通、茂鑫通等同城物流配送企业50家、快递企业22家,已基本形成干支线畅通、城乡全覆盖的物流配送体系。借助举办中国小吃文化节,推动餐饮业发展,吃在利通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休闲旅游活力迸发。按照点上突破、线上串联、面上提升的思路,持续开展了休闲农业推进年活动,启动了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全力打造苦水河沿线乡村休闲旅游观光产业带,重点建设了古城镇滨河文化休闲区、郭家桥乡鲜食水果采摘区等7个乡村休闲旅游主题区,通过举办桃花节、采摘节等系列活动,乡村休闲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建成了特色景点38个、星级农家乐14家。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带动近2万人创业就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大力实施电子商务三进工程和千村电商工程,建成电子商务特色街区1个、智慧商务示范社区4个、村(社区)电商服务站125个。积极打造互联网+供销社+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  的综合服务平台,先后培育了  供销e  18家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以富硒产业、休闲旅游、中医药、保健医疗为主的健康产业日益壮大,健康产业园已完成总体规划,中医药研创基地PPP项目加快推进。

四年来,我们坚持统筹协调,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环境生态化,城乡人居环境大为改观。城镇化水平得到提升。制定了《利通区镇村体系规划(2013-2020)》,改造建设了17个集中安置区和3个棚户区,建设面积达390万平方米,安置群众8万多人,实施了金积镇、金银滩镇等6美丽小城镇建设,城镇服务功能日趋健全。全力做好银西高铁、城际铁路、利红大道、东环水系等重大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为吴忠城市的东区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户籍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全面放开城镇迁移落户条件,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居住证制度,合理引导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美丽乡村更加宜居。深入推进城市东南部改造,实施了朱渠新村15美丽村庄项目,整治旧村庄142个,改造农村危旧房1.75万户。建设农村道路722公里、桥梁13座。投入资金1.55亿元,落实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43个,实施水源地保护项目7个,建成农村垃圾填埋场2座、垃圾压缩中转站19座、生活污水处理站13座,配置各类保洁设备1.79万个、环卫车872辆。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大力开展国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投入资金1700万元,完成了24个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市区所有公厕免费开放,城市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0%,城市和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8%60%。实施了主干道路大整治大绿化、宽幅大网格农田林网建设等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11.58%。顺利通过国家爱卫办创卫暗访验收,我区成功创建为自治区级生态区,入围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名单。

四年来,我们坚持民生为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紧紧围绕  以人为本  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百姓福祉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全区财政投入民生领域资金达4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年均增长15%。共落实低保救助、城乡医疗救助、残疾人补助等资金5.8亿元,累计发放各类涉农补助补贴资金19亿元,为2万余户群众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建成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三级就业服务体系,创造新岗位9195个,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5.4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0.58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0%以内。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分别达到99%93%。认定被征地农民9.83万人,为符合条件的近4万名被征地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实施了职工重特大病医疗互助活动,覆盖人群达10万人。兑现少生快富等奖扶资金727万元。社会事业长足发展。投资3840万元,相继建成镇海民族敬老院、50农村幸福院17农村老饭桌8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9城市社区老饭桌。建成了80个标准化村级卫生室,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实现全覆盖,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诊疗累计达200万人次。全区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达到97%以上,我区荣获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单位,金积镇中心卫生院被评为国家级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举办各类文化演出1900多场(次),圆满完成第四届、第五届国际马拉松比赛等各类体育赛事任务。扶贫攻坚精准发力。完成十二五生态移民10874998人、劳务移民6882804人的搬迁安置任务。在同利村引进建成了2个扶贫工业项目,为贫困村群众在家门口搭建了就业增收的平台。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科技的发展模式,发展了黑果枸杞、红树莓、肉鹅等特色种养业,实现了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全区10个贫困村互助资金总量达到1010万元,政府风险补偿金累计撬动金融信贷资金1900余万元。通过开通公交专线、实施危房改造、铺设光纤等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实现了建档立卡村五通八有

  四年来,我们坚持强化治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紧紧围绕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推动农业农村、生态文明、社会保障、行政审批等重点领域改革,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提升。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工业经济、特色农业、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启动实施了农业综合水价、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等改革试点15项。完成了市场监督管理、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国有林场、供销社改革顺利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挂牌成立,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8个村,农业商业性保险和政策性保险险种扩大到6个,设立农业产业发展风险基金5000万元,共有54项基本公共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乡镇建设改革和现代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工作走到了自治区前列。集体经济发展迅速。结合城市东南部建设,为29个村预留发展用地1045亩。累计投入扶持资金1160万元,实施各类公建项目47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500万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社会局面和谐稳定。深入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创建经验在全国推广。开展了打击  两抢一盗  吸毒人员管控大收戒  等专项行动,实施了社区网格化管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和阳光工程30个社会治理项目。以“兰花工作室”为代表的志愿服务开遍利通大地。我区荣获全国和谐示范城区  全国农村社区全覆盖先进城区全国社区戒毒(康复)先进示范单位。深化法治利通  平安利通  建设,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实现了乡镇、村(社区)全覆盖,我区被自治区评为“‘六五普法先进县区。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等专项整治行动,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1项,全区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成功创建为自治区级食品安全先进县(区),连续3年被评为自治区平安县(市、区)

  四年来,我们坚持依法行政,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扎实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学习教育活动,推动和整改了一些不严不实的问题,三公经费从2012年起年均下降14%以上。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共办理人大议案建议104件、政协提案415件。坚持依法行政,健全完善议事决策机制,政府决策更加科学化和民主化。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推进,精减了行政审批事项,制定并公布了政府部门及各乡镇  权力清单    责任清单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政府投资项目拦标控制价和工程决算审计累计核减1.35亿元。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不断加大行政监察力度,立案128件,对28个单位68名干部进行了问责通报。我区荣获自治区20142015年度效能目标考核一等奖,在2015年群众评议机关和干部作风活动中排名自治区各县(市、区)第一,百姓直评村干部活动经验在全国推广。

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不断加强,人防民防、统计、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民兵、老龄、慈善、双拥、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健康发展。

各位代表,四年来,我们风雨与共,携手并进,成绩令人振奋,为今后跨越赶超探索了路子、夯实了基础、蓄积了力量、坚定了信心。要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深深体会到: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同频共振,才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决执行党的各项决策部署,与区委  同唱一台戏  同念一本经,合力合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绘就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

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才能扎实推动科学发展。我们始终坚持把利通区放在自治区、吴忠市的大局中认识和谋划,坚持敢于担当的信念不动摇、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懈怠,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抢抓机遇中加快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区情的科学发展道路。

只有坚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才能切实推动社会进步。我们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在统筹兼顾中突出重点,在关键领域中攻坚克难,现代农业、现代纺织、特色装备制造、现代商贸物流等产业经济效益凸显,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切实推进了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才能始终保持社会和谐。我们始终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改善民生,有效解决了广大群众的创业就业、养老、医疗、住房、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只有坚持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才能不断助推经济发展。我们始终坚持字当头、字领先,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激励机制,以热情干事、激情创业的工作作风,以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干事劲头,汇聚全区上下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在科学发展中迈进的每一步,都汇集着全区各族人民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在事业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闪耀着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在工作中赢得的每一次肯定,都饱含着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的信任和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我区改革发展稳定事业的同志们、朋友们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影响经济稳定增长的不利因素还在增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稳增长面临较为严峻的考验;二是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艰巨,科技创新能力弱,产业链条短,高精尖龙头企业少,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依然存在;三是地方财政收入远不能保障发展需要,民生和社会保障还存在一些短板,城乡居民收入还不够高,脱贫攻坚、改善民生任务还很艰巨;四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五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干部担当精神不足、工作落实力度不大、主动作为的意识不强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科学研判,切实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工作

新常态、新形势下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既充满挑战,也蕴含机遇,只要我们保持定力,主动适应,化不利为有利,就能拔得头筹、占得先机,实现弯道超车我们面临着积极向好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国家一带一路全面启动、十三五规划全面开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潜力和空间。尤其是我区地处大银川都市区重要支点、吴忠市对外开放黄金节点核心区,为今后大发展、快发展创造了新机遇。我们面临着极其难得的优势凸显期。随着银西高铁、城际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必将把我们丰富的轻工产业资源、农产品资源、充裕的劳动力资源、便捷的商贸物流资源等传统优势,转化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优势和加速发展的后发优势,为我们乘势而上、跨越赶超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面临着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近年来,我区现代纺织、特色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发展,具备了良好的产业基础,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广大干部群众思发展、议发展、谋发展的劲头越来越强烈,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越来越迫切,正在汇聚成加快发展的正能量。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真抓实干,主动融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实践中,就一定能够抓住新机遇,施展新作为,开创新局面。

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决策部署,以创新转型、跨越发展为主导,以决胜全面小康为目标,按照“1256”的总体思路,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确保率先在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按照十三五规划确定的“1256”总体发展战略,立足一个率先(率先在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围绕  两大主线  (转型跨越、项目带动),打造五个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发展六大产业(生态纺织产业、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健康休闲产业、现代商贸物流产业)的总体思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地区经济总量突破200亿元大关,向自治区前三位冲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自治区位次前移。

确定上述预期目标,是我们正视发展差距、回应群众期盼、着眼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科学研判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确立的,也是我们未来五年矢志不渝的奋斗方向。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把转型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必须坚持把融合发展作为基本路径,必须坚持把补齐短板作为重中之重,必须坚持把项目带动作为主攻方向,必须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根本保证,按照一年强基础、三年新变化、五年大发展的总体要求,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提速。

(一)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建设富裕智慧利通。坚持以创新发展引领转型升级,以转型升级推动提质增效,坚持一产  接二连三、二产  前伸后延、三产  逆向拓展,推动三次产业贯通发展、跨界融合,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经济增长。工业要扩规提质,按照把园区做精、把产业做大、把企业做强的思路,进一步完善现代纺织产业园、特色装备制造园、失地农民创业园、健康产业园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聚集能力。十三五末,建成百亿纺织产业园,现代纺织产业园实现产值200亿元以上;形成百亿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建成现代制造业生产基地,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百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2%以上。农业要提质增效,围绕绿色、生态、有机、富硒发展方向,大力发展优质奶、牛羊肉、有机菜、精品果和富硒粮,促进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十三五末,全区奶牛存栏达到17万头,奶牛标准化养殖比例达到95%以上。肉牛肉羊饲养量达到150万头(只)。瓜菜种植面积达到13.5万亩,全区经济林面积达到15万亩。力争农业总产值达到45亿元以上,优势特色农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稳定在90%以上,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三产要深度融合,以培育现代服务业、全域旅游、健康休闲产业为突破方向,大力发展集美食、生态景观、医养休闲等融为一体的全域旅游。积极对接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升电子商务特色街区和示范基地档次,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深度开发医药研发、养生养老服务、健康休闲娱乐产业,推进十大市场建设,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培育。十三五末,三产占比达到40%科技创新要同步推进,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国家和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创建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平台10个,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创建人才培养新机制,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

(二)以协调发展为核心,建设和谐魅力利通。按照自治区空间发展战略和《自治区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抢抓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沿黄经济区和大银川都市区的发展机遇,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突出产城融合发展、加强公共服务保障,着力打造市区一体、产城一体、人文一体、建管一体、城乡一体  的新型城镇化。加快中心城镇区建设,以培育特色小城镇为重点,突出供水、道路交通、燃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聚集和辐射功能。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民俗文化传承等魅力小镇,带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就近城镇化。十三五末,90%的乡(镇)规划村庄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百平方公里农村公路密度达到78公里,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把利通区建设成为产城融合、优势互补、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吴忠市核心城区。

(三)以绿色发展为主题,建设生态美丽利通。坚持以建设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为目标,扎实开展全域空间规划、绿色城镇、美丽乡村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环保治理等10个专项行动、21项工程,加快推进美丽利通建设。十三五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立,森林覆盖率达到16%,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绿地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到85%以上,主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农村饮水安全供水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分散污水处理、改厕率达到65%,完成村庄改厕2万户。成功创建国家水生态文明区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级生态县区,使利通区成为宁夏沿黄流域最美城市和宜居宜业的休闲旅游城区。

(四)以开放发展为引领,建设包容开放利通。主动融入一带一路  和宁夏  两区建设,扩大对外开放,拓展新兴市场,促进经贸往来。借助中阿博览会平台,加大  走出去请进来  力度。依托一区四园和文化资源优势,积极主动承接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促进人才、科技、信息等要素对接共享。加强与陕、甘、蒙毗邻地区及呼包银榆区域协作,深化与周边县(市、区)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合作。十三五期间,争取每年至少引进2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3%

(五)以共享发展为根本,建设幸福平安利通。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紧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加强城乡管理、促进服务优化、改善环境秩序。健全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网络,形成城市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和农村5公里文化圈,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达到2.5%。深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社会治理创新、大众创业创新、精准脱贫攻坚、社保扩面提标、健康利通打造六项民生行动计划。加大社区网格化管理、物业管理和便民服务力度,提升社区为民服务功能。加快精准脱贫步伐,确保脱贫任务如期完成。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585”模式,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调处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平安建设,坚决打赢禁毒人民战争。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创新,建立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到十三五末,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口2.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4万人次以上,力争城乡居民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增长3倍以上,移民地区居民收入走在全市移民群众前列。城乡就业、住房条件,以及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幸福指数明显提升,率先在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7年的工作

  2017年,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吴忠市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项目带动、转型跨越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争创新优势,率先在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确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9%。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项目带动,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千方百计争资金、引项目。谋划好重大项目。仔细研究国家、自治区的投资政策,精准把握产业导向和资金投向,谋划一批高端纺织、先进制造、交通水利、城乡建设、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17年储备建设项目118个,总投资129.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1.7亿元;投资2000万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89个,总投资125.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8.6亿元。完成好两大任务加大与国家部委、自治区厅局的对接力度,锲而不舍地争取项目资金,最大限度地用活用好政策,切实把优惠政策变为建设资金,把规划图变为施工图,确保上争资金14.5亿元以上。坚持以商招商、以企招商、产业招商,注重借力发展、借势发展、借脑发展,大力实施招商引企入利  行动,突出现代纺织产业园、特色装备制造园等发展平台和生产要素优势,紧盯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500年会,积极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紧密对接,无缝衔接,做到既招商又选商,既投资又引税,努力引进一批对拉长产业链、促进转型升级、扩张经济总量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优质项目,完成招商引资76亿元以上。

  二是坚持工业强区,全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做优增量,着力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存量,全力以赴推动我区工业向高端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做精园区。紧紧围绕轻重并举、轻工优先,重中之重、装备制造的思路,高标准建设百亿现代纺织产业园和特色装备制造园,启动园区污水处理、主干道路、供水供电及绿化美化工程,全力打造功能齐全、绿色低碳、产业集聚的低成本园区。积极鼓励引导机械加工、仓储物流等小微企业入驻失地农民创业园,力争在小型机械、小五金的制造上实现突破发展。做大产业。紧紧围绕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大力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力促产业向关联性、集约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江苏盛氏、浙江华都、福建华源等纺织企业入驻现代纺织产业园,力促恒丰纺织4号车间、德悦30万锭高端纺纱和兴德棉5000万米高档家纺面料织造项目年内全面建成、满负荷投产。积极支持宁夏合力万兴与北京嘉寓集团多领域合作,提升合力万兴公司的生产水平和技术能力,加快中创自控阀和宏泰专用汽车公司的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年内投产达效,继续抓好国海粮油、雪泉乳业等小微企业嫁接、改造、提升工作,着力推动粮油、乳制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做强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是企业的生命。早转早主动,迟转更被动,不转没出路。鼓励支持宁夏恒丰、吴忠仪表、嘉禾粮油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突出抓好现代纺织、精密仪表仪器品牌创新,切实提高黄河电焊机、伟圣纺织等小微企业的内生活力。鼓励企业加大技术、人才等投入,引导企业成立研发中心,加大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力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年内创建自治区级技术创新型企业2家、专精特新  企业5家、自主创新标杆示范企业  2家。积极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壮大本土企业,继续实施中小企业培育发展计划,大力扶持红双赢、万绨旎、涝河桥肉食品等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企业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完成化工等高耗能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确保完成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任务。做优服务。以打造两优发展环境为目标,全面落实自治区、吴忠市及我区促进工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把精准服务贯穿于园区建设、产业壮大、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继续实行处级领导定点包抓、定向帮扶,做到零距离跟踪、保姆式服务,积极与开源担保公司合作,聚合各类担保基金1.2亿元,力争撬动贷款资金12亿元,实打实地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实际困难,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三是注重示范引领,加快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坚持一产接二连三,做精做强  一主四特  产业,进一步提升农业组织化、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水平。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紧紧围绕引龙头、建基地、树品牌的工作思路,推行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坚持粮经饲并重,种养加并举,全力实施奶牛养殖大县种养结合整县推进试点项目,实现奶牛年均单产达到7500公斤以上,奶牛存栏达到14万头。加快深圳华澳涝河桥肉食品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充分利用闲置奶牛园区及养殖场地开展肉牛肉羊养殖育肥,加大基础母牛、母羊种群繁育,牛羊年交易量稳定在200万头(只)以上。推进金积镇、金银滩镇等果蔬基地建设,创建农业部蔬菜标准园1个,建成正大果业优质桃基地3000亩、武汉广地果蔬产业园6000亩,瓜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3万亩。建设黑果枸杞、苹果等经济林6000亩,打造苹果栽培示范园、枸杞原生态种植基地各1个。新建富硒基地9个,创建粮食高产万亩示范区5个,建设小麦、水稻、玉米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各1个。加大农业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充分挖掘优势,实行精准招商,引进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的高新农业企业。充分发挥正大桃业、武汉广地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扩大种植规模,提升产品附加值,着力构建产、加、销一体化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带动农户就业增收。支持保险机构开展政策性涉农保险业务,扩大保险覆盖面,逐步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等风险的能力。推动农民持续增收。依托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贷款担保、风险补偿及奶业风险等各类基金1.3亿元,撬动金融贷款资金13亿元,支持优势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广农超对接、农村电商等农产品销售模式,推动特色优质农产品走出去,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重点围绕劳务输出、交通运输、餐饮等增收产业,出台扶持政策,建设孵化基地,加强技能培训,拓宽致富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进一步加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快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提标扩面,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落实好农资、农机等各类涉农补贴,确保资金及时、准确、规范发放到位,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施灌区续建配套、盐碱地改良、节水灌溉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加快淘汰和更新落后农业机械和农机装备,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作业率达到88.5%以上。加快奶牛、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小区)标准化改造,完善养殖棚圈、饲草料加工调制等设施,推广沼肥综合利用面积1万亩。

四是坚持融合发展,不断打造第三产业新优势。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拉动发展、优化结构的关键,着力构建经济带动强、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调整现代商贸物流园的经营模式,加大对商业模式创新、产业联动发展、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十大市场健康发展政策措施》,促进十大市场健康发展。力促汇金时代、金龙广场等商业广场投入运营。深入实施商务民生工程,新建菜篮子连锁超市2家,建成吉通万家城市共同配送项目;提升新世纪商厦、新华百货、红长青等公司物流配送基地的服务能力,形成覆盖全区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抓好农村商贸中心、配送中心、农贸市场建设,力促李闸渠农贸市场、吴忠市城南综合蔬菜市场投入运营,提升农村商贸服务业发展水平,拉动农村消费。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推进电子商务三进工程,做大做强灵芝淘等电商品牌,培育电商平台(企业)30家。加快  智慧利通  建设,力争建成  智慧商务社区  10个。加快发展便民利民服务业新业态,积极培育消费新热点,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加快健康产业园建设,力促高端养老养生项目落地;全力推进医药研创基地PPP项目建设,8月底前完成建设任务,力争9月底前引进武汉马应龙药业、吴忠市陈氏康复医院等医疗单位入驻运营。悦祥养老服务中心、金积镇和高闸镇老年人综合服务中心全面投入使用。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开展  全域旅游推进年  活动,按照  以点连线、以线扩面的思路,实施旅游餐饮提升、交通设施建设、民宿改造等七大工程,构建苦水河旅游廊道暨生态绿色廊道,推动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建成苦水河乡村旅游快速通道,创建美食街吃在宁夏核心区,建设黄河口生态休闲板块民俗体验板块,打造牛家坊民俗文化村和新村民俗印象村,开展热情吴忠·行在利通”“桃花节等系列旅游特色活动,将新村创建为国家“3A”级景区,星级农家乐总数达20户,全年实现接待游客80万人次,经营收入达到8500万元。

五是立足生态宜居,不断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围绕镇村体系发展规划,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增强服务功能,强化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切实推进城镇建设。加快产城融合步伐,实施好金银滩镇美丽小城镇建设,进一步活跃农贸市场,美化环境,全力打造亮丽的利通南大门,为特色装备制造园营造良好的招商环境和产业发展环境。实施金积、高闸等小城镇的老镇区改造工程,完善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做好金积镇东门农贸市场迁建工作,增强小城镇的聚集效益和服务功能,挖掘传统集镇民俗文化内涵,改善集镇景观风貌。续建完成8.5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项目,新建高闸、金银滩棚户区改造项目。严格执行《利通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6-2020)》,进一步加大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力度,集中有限指标保障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用地需要。全面完成银西高铁、城际铁路、京藏高速拓宽等重点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工作。精心打造美丽乡村。重点实施渠口村、马家湖村等10个美丽村庄整治项目,持续加大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不断完善农村道路网络,新建改建农村道路40公里,建设生命安全防护工程20公里。示范推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水循环利用项目,完成农村改厕及生活污水处理3300户。持续加强环境整治。加大创城创卫工作力度,认真落实自治区蓝天碧水·绿色城乡专项行动,进一步完善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将52个农民安置区生活垃圾转运、处理纳入城市环卫管理范围,建成城市二期110万立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城市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0%以上。持续加大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力度,改善老旧小区群众居住环境。全面推行物业服务项目招投标制度,提升小区物业服务水平。确保19座农村垃圾压缩中转站和13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全部投入运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98%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进一步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完成营造林1.6万亩,确保森林覆盖率达到12.6%,森林蓄积量、林地保有量稳步提高。加大大气、水、土壤的保护和污染防治力度,实施好巴浪湖村土壤治理项目,加强绿色生态理念宣传教育,全力打造美丽利通

六是聚焦民生改善,全面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着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百姓。实施好财源培植计划。坚持基础财源抓巩固,支柱财源抓发展,骨干财源抓项目,新兴财源抓培植,整体财源抓提升,以产业的培育壮大促进财源增收,撬动银行金融资金服务经济发展,不断壮大财政实力,将更多的财政收入用于民生领域。不断提升民生福祉。完善低收入家庭收入核查信息平台,做到应保尽保。继续深化职工重特大病医疗互助活动,拓展活动范围,力争活动参与人数达到4万人。争取自治区福利彩票公益金项目,新建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综合服务中心、老饭桌8个,农村社区幸福院10个。实施  家门口就业工程,多渠道促进失地农民、高校毕业生、企业下岗人员等群体就业,提供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推行创业担保贷款+商业贷款模式,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亿元。将农村人饮检测指标增加到58项,确保群众喝上放心水。继续实施阳光沐浴工程,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万台。持续发展社会事业。继续做好被征地农民资格认定工作,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扩面提标。认真落实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托养补助等各类政策,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积极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正式启动运营镇海民族敬老院。完成辖区内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全面落实二孩政策,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服务惠民政策。扎实开展群众满意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等工作,实施郭家桥乡等4个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健全乡镇卫生院工作绩效考核激励机制,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水平。大力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开展一系列文化体育惠民活动,建成乡镇体育场地6个,确保利通区图书馆投入运行,全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坚决完成脱贫攻坚。推行  脱贫保、信贷贴息、政府风险补偿金等惠民政策全覆盖,撬动各类扶贫贷款4000余万元,社会兜底保障贫困人口685人。紧盯同利村脱贫攻坚任务,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发展和服务功能,有效增加村民收入。依托扶贫云”“互助资金监管等信息系统,深化贫困对象动态监测工作,同利村村级互助社资金达到150万元。确保恒丰同利巾被厂和百益同利民族服装厂投产达效,开展培训3000人次以上,每户至少有1名成员创业就业,年内7463405名贫困人口脱贫销号。做好劳务移民安置房回购和代建工作,完成同心县、彭阳县4241656人劳务移民搬迁安置、稳步脱贫任务。

七是着眼长远发展,努力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坚持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和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巩固国有林场、供销社改革成果,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进五证合一。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药、医疗、医保联动。规范运行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探索建立奶产业综合服务中心。确保乡镇建设改革、现代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工作在自治区创造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切实加强社会治理。持续抓实食品安全各项基础工作,巩固自治区食品安全先进县(区)创建成果,新创建市级食品安全先进乡镇2个、利通区级先进单位100个,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大力实施民族团结创建领域拓展和创建水平提升行动,新打造创建精品示范点20个,使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更加巩固。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使90%以上的初信初访在基层得到化解。推进城市社区依法治理与星级和谐社区创建工作,深化社区减负增效工作,积极培育社会服务组织,全面落实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力争创建四星级和谐社区10个、五星级和谐社区5个。扎实做好七五普法工作,继续开展星级司法所创建活动,使全区50%的基层司法所创建成为自治区  五星级司法所扎实开展平安建设。纵深推进平安创建活动,持续开展禁毒人民战争,全面推广社区戒毒(康复)管控模式,社区戒毒执行率达95%以上。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发案率持续下降。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严格落实网络监管和舆情管控措施,净化网络空间。认真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积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全面加强综合执法。抓好涉农、民生等重点领域的执法监管工作,深入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企业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深入开展道路交通、食品、消防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扎实开展重大节日和重点领域的联合执法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

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持续推进双拥共建。加强统计、供销、气象、防震减灾、老龄、民兵、残疾人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创新开展工作。

八是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构建人民满意政府。各位代表,我们站在新起点,面临新形势,肩负新使命,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至关重要。我们必须以严而又严、实而又实、细而又细的工作作风,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中。全力打造法治政府。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一丝不苟地落实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健全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全力打造效能政府。践行  三严三实,反  四风,刹  歪风,优化政风行风,围绕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事项,强化督促检查、绩效考核和行政问责,确保各项工作保持高效率、快节奏运行。坚决整治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庸政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以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企业的效益指数和全区的发展指数全力打造清廉政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守《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责任制,扎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扎紧织牢制度围栏,从严查处违纪违法案件,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更多的资金和精力用在谋划发展、改善民生上,以发展来凝聚人心,用实绩来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密团结和带领全区各族人民,以成就一番事业、富裕一方百姓的雄心壮志,以一往无前、知难而进的顽强毅力,以拼搏向上、争创一流的精神风貌,用发展的主题统揽全局,用发展的思路谋划工作,用发展的气氛凝聚人心,真抓实干,乘势而上,奋勇争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


附件

名词解释

  

1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3宁夏两区建设: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建设。

4六个特色区:奶产业核心区、低碳经济先行区、现代服务业崛起区、黄河金岸样板区、民族团结模范区。

5多规合一:指实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以及环保、交通、林业、市政、水利等专项规划在一张图上有机统一、衔接融合。

6两大任务:上争项目资金任务和招商引资任务。

7一特三高:特色、高质、高端、高效。

8一主四特:奶产业、牛羊肉、设施园艺、经果林、优质粮食。

9PPP模式:又称为公私合营模式,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10农村五改:农村改房、改水、改厕、改能、改路。

11电商三进:电商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

12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13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14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15五通八有: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通路、通水、通广播电视、通信息、通客车,有增收支柱产业,有经济合作组织、有综合服务网点、有标准化卫生室、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有团结干事的两委班子、有驻村工作队。

16一区四园:金积工业园区、现代纺织产业园、特色装备制造园、失地农民创业园、健康产业园。

17轻、清、青:轻,轻工业;青,青山绿水。

18五证合一: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和统一登记。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宁ICP备19000976号-1宁公网安备64030202000186号

 主办单位:利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0953-2666555 网站标识码:64030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