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国土空间规划

关于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美丽利通建设的实施意见

索引号 640302001/2017-71220 文号 吴利党发〔2016〕44号 生成日期 2017-10-09
内容分类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利通区政府办公室 责任部门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吴忠市委关于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美丽宁夏、美丽吴忠建设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及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吴忠市委四届十次全会精神,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着力优化空间开发格局、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环境质量水平、培育生态文明风尚,深入持久地推进美丽利通建设,努力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协调发展与生态优先相统一。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以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重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工业,推动经济向低碳绿色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坚持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统一。根据生态功能分区和各乡镇特点,统筹规划实施生态保护、生态治理、生态开发相结合的多形式、多层次的生态保护措施,有重点地组织实施一批有影响力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3、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统一。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着眼长远,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长期任务,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完善制度,持之以恒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4、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统一。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和监管作用,发挥企业的主体责任和自我约束作用,鼓励社会组织和公众积极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建美丽利通的良好格局。

(三)主要目标。按照自治区推进美丽宁夏建设“5431”工程和吴忠市推进美丽吴忠建设“2052”工程明确的目标任务,通过划定5条生态保护红线,实施10项行动,完成31项任务,加快推进美丽利通建设。到2020年,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立,成为宁夏沿黄流域最美城市和宜居宜业的休闲旅游城市,美丽城乡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走在自治区前列。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成功创建国家水生态文明县、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县区,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普遍提高,美丽利通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主要指标是:森林覆盖率达到16%以上,五里坡地区生态系统基本恢复,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进一步提高;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以上,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主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农村饮水安全供水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分散污水处理、水冲改厕率达到60%重点湖泊达到类水质,全面消除城乡黑臭水体;能源资源消耗强度持续下降,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完成自治区、吴忠市下达任务。

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产业转型在吴忠市率先完成,自然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建成自然生态美、城乡环境美、产业形态美、生活幸福美、人文和谐美的美丽新利通

二、主要任务

(一)突出规划引领,着力优化空间发展格局

1、实施全域空间规划行动。按照自治区、吴忠市对利通区的主体功能定位、管控要求,强化规划编制,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1)全力落实空间规划。以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为引领,整合土地利用、村镇建设、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环保水利等专项规划,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将开发和保护范围落实到具体地块。2)严格落实生态红线制度。对沿黄区域、河沟水系、荒漠丘陵等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域实行严格的红线管控制度;制定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饮用水源地、森林、草原、湿地五条红线,明确产业、城镇、农村居民点等开发边界,从空间上明确保护区域和范围,确保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3)落实主体功能定位。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布局、一体建设,划定生存线”“生态线”“发展线,促进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产空间集约高效,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发展格局、生态建设格局和产业发展格局,引导人口、生产力布局向产业园区和产业带集中。

2、实施绿色城镇建设行动。坚持走以人为本、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建成区人口密度,到2020年,全区人口城镇化率力争达到70%以上。1)大力推动特色城镇建设。结合自然资源特点和民族人文特色,深入挖掘金积镇金积堡、高闸镇引黄灌溉、金银滩镇传统集市、扁担沟镇吊庄移民等重点集镇历史文化内涵,科学设计集镇景观风貌、建筑风格,加快建设特色小城镇。积极推进银西高铁、城际铁路吴忠站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商贸物流、民族食品加工、交通枢纽等特色城镇,引领新型城镇化,提高小城镇对人口、产业的聚集力。2)着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农村标准公厕、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站等公共服务设施,方便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做好城乡社区服务和物业管理,提高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和循环利用能力,改善环境质量,提升人居品质。加强交通环境整治,注重乡镇主干道路红绿灯设置和增加停车场、停车位,有效防治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推进城镇治理创新,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健全基层治理机制。加快智慧利通建设,推进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水利、智慧气象等领域的信息共享应用,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城镇管理服务相融合,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向基层延伸,逐步实现全覆盖,全面提升城镇治理水平。

3、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落实《利通区镇村体系规划(2013-2020)》,到2020年,所有乡镇和90%以上的规划村庄达到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风尚美的美丽乡村建设标准。1)加快中心村提升和特色农宅建设进程。稳步推进中心村和美丽村庄建设,保留乡村风貌,体现田园风光,逐步消除零散小庄点。对东塔寺新村、金积秦坝关村、古城党家河湾村等历史文化名村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做到保护优先、合理开发;提高农宅设计建设水平,保持传统特色风貌;结合精准扶贫,到2020年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持续深化环境综合整治。断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着力营造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环境。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运行机制,稳步提高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和运转经费,到2017年,实现农村人畜医疗垃圾处理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覆盖,农村污水处理站和幸福村庄全覆盖,农村水源地保护全覆盖,农村垃圾中转站主干道全覆盖,202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推进农村水冲厕所改造,到2020年完成村庄改厕2万户。加快建立可回收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大力实施畜禽养殖粪便污水处理项目和高效生物有机肥加工项目,加快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园区的污染治理,实现养殖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3)大力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合理划分生产区和生活区,加大沟、渠、路及庄前屋后和庭院绿化力度,实现道路、绿化、供排水、清洁能源、垃圾处理五到农家,着力打造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引导和鼓励农民植树护绿,加强环村林建设。实施村内主干道和公共活动区域亮化工程。到2020年,全区累计建成美丽乡村100个,建制镇全部达到美丽小城镇建设标准,创建7个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乡镇。

(二)坚守绿色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4、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自治区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1+3”实施方案,大力推动绿色转型。1)力促工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两化融合、研发创新、生态招商。加快生态纺织产业园二期、特色装备制造园、健康产业园等新兴产业园建设,全力推进高端纺织、精密仪表、民族食品、智能自控阀、电动汽车、中医药等高新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装备制造向高端精密提升、生态纺织向绿色精细提升、农副食品加工向健康营养提升,建成百万纱绽、百亿产值全产业链生态纺织园,厚植工业发展根基,加快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的现代工业结构。到2020年,全区(不含太阳山)轻重工业比达到80:202)加快农业提质增效。突出科技示范引领,按照一特三高要求发展奶产业、牛羊肉、设施园艺、经果林、优质粮食等优势特色农业和黑果枸杞、红树莓、矮化密植苹果等精品生态农业。强化原产地认证和商标培育保护,培育一批富硒特色品牌,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增加绿色有机安全农产品供给,不断巩固提升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到2020年,菜篮子产品实现安全可追溯,绿色、环保和无公害认证产品规模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80%以上,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3)强化商贸业态培育。加快完善城乡市场体系,丰富现代商贸物流园区经营业态。创新发展高铁经济,围绕城际铁路吴忠站点建设,完善输运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客流、物流、资金流,促进区域交通、房地产、餐饮等行业发展,建设区域性客货物流基地,进一步增强商贸物流对宁夏中南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 “互联网+”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加快线上线下融合,推动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使其成为推动经济转型的催化剂、增长极。到2020年,全区电商企业交易额达到20亿元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以上。4)促进全域旅游融合。编制利通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积极开发特色旅游项目,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和内涵。加快沿黄河、苦水河两线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促进与吴忠周边县(市、区)旅游线路融合,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使旅游开发向集约节约和环境友好转型,旅游产品向商务、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并重转变,旅游服务向优质高效提升。着力构建假日城大旅游景区旅游小城镇特色旅游村风情农家乐的大旅游产业体系,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县区建设。

5、实施资源节约利用行动。加快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降低资源消耗强度,以无污染、不浪费为前提,最大限度提高煤炭、水、土地等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1)提升行业效能。鼓励和支持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能耗行业运用先进技术和适用技术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推进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创建活动,强化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考核。到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4%2)节约利用水资源。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建立农业灌溉用水和工业企业计划用水管理制度,设定工业项目水耗准入门槛。全面推进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实行定额管理、终端计量、价格水平、差别水价、精准补贴、节水奖励管理运行机制。加快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和产品。到2020年,高效节水灌溉总面积达到30万亩,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3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5%以上,利通区城区公共机构全部达到节水型单位要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26%3)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强耕地保护,严格落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全区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保持在33.56万亩。推进城镇和产业园区低效土地再开发,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到2020年,单位建设用地生产总值提高24%

(三)强化生态保护,着力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6、实施引黄灌区生态绿化提升行动。重点加强湿地、农田生态、灌区林网等生态系统保护,严格控制对空气、水体造成污染的产业项目,从严管控湿地周边区域开发建设。1)保护农田生态。实施沃土计划,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和评价,推进高效节水灌溉、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盐碱地改良,加大退化、污染、损毁、废弃农田改良和修复力度,提高耕地质量和农田生态功能。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加快推广使用有机肥,提高土地产出率。2)建设灌区绿网。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持续实施农田林网扩幅升级、主干道路景观提质、镇村园区美化增绿工程,构建环镇、环村、环路、环水、环田、环园区大林网,建设大网格、宽带幅、高标准防护林体系。推进主要排水沟生物护坡治理。到2020年,打造自治区级休闲森林公园1处。3)加强湿地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在全面完成湿地产权确权的基础上,加强林地、林木等各类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和黄河流域滩涂、湖泊、稻田、水塘等各类湿地环境保护,推进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提升湿地生态功能。加强湿地监测体系建设,完善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促进湿地可持续利用,湿地面积保持在4.6万亩以上。

7、实施扬水灌区水土保持行动。重点加强扁担沟五里坡地区草原生态系统保护恢复,继续实施禁牧措施,防止草原退化和土地沙化,从严控制草原的各种开发性建设;加快扬黄灌区节水改造,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禁止发展高耗水和污染企业。1)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因地制宜推进小流域、沟道综合治理和灌区林网建设,营造一批水土保持林、生态防护经济林。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扩大人工种草造林面积,提高水源涵养功能,减少水土流失面积。2)提升草原生态保护功能。基本完成草原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规范草原经营权流转。加强对草原征用使用审核审批监管,严格控制草原非牧使用。继续推进退耕还林还草,保持固沙林和人工草地范围,改良天然草场,有效保护草地生态系统。3)继续实施禁牧封育工作。全面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偿奖励政策和自治区禁牧封育条例,积极推行舍饲圈养,加快标准化圈棚建设,以建促保,保育结合,推进提效增绿。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偷牧行为,巩固禁牧成果,封育管护覆盖面达到100%4)实施节水集蓄工程。加快扁担沟扬水灌区节水改造,提高用水效益。高标准建设集雨工程,有效拦蓄利用雨洪水资源。5)推进丘陵荒地造林绿化。在扁担沟五里坡地区实施精准造林,大力发展林木种苗、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加快黑果枸杞、矮化密植苹果、红树莓等基地建设。到2020年,五里坡地区生态绿化率达到20%以上。

8、实施碧水蓝天和绿色城乡环保治理行动。加大对大气、水、土壤的保护和污染防治力度,落实最严格的环保治理措施。1)强化大气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增量,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实现烟尘、扬尘同治。整治烟尘,加强冶金、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烟尘治理,推进有机污染物净化处理。控制扬尘,绿化镇村建成区裸露地,严管严控道路运输、建设工地施工扬尘,强制实行城市垃圾、渣土密闭运输。2)严格水污染治理。保护利用好有限的水资源,让碧水长流。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紧抓创建国家污水处理示范县契机,大力实施污水处理项目,推进农户分散生活污水集中收集、集中处理,提高农村污水处理率,净化水质达到一级B类标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扩容提标改造,完善收集、用配套管网建设,建立稳定运行机制,2018年实现建制镇和中心村污水处理全覆盖。加强工业污水治理,实施化工冶金、皮革、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清洁化改造,推进污水集中处理、化工冶金废水深度治理和重复利用,2017年实现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全覆盖。保障饮水安全。加强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防治重点水库和地下水污染,实现城乡饮水安全全覆盖。加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逐步关停企业自备井,2017年集中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企业自备井全部关停。3)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建立统一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动态监控土壤环境质量。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落实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和相关技术规范,重点对化肥农药超标使用、畜禽污染、秸秆焚烧、农膜残留、耕地重金属污染等进行治理,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化利用。加强医疗废弃物、危险化学品等集中收集和专业化处置,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力争到2020年,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确保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50%,肥料、农药利用率保持在40%以下,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率达90%以上。

(四)加强教育引导,着力培育生态文明新风

9、实施生态文化培育行动。坚持生态文化引领,大力保护挖掘发展生态文化,推进生态文化作品创作和生态文化产业发展。1)落实生态文明教育。从城乡居民教育和干部培训抓起,将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全民教育体系。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环保、绿色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居民增强家园意识、责任意识,使每个人都成为美丽利通的建设者、维护者、宣传者。加强对广大干部职工、企业管理人员生态环境与生态文明专业知识培训,提高生态素养。2)推进生态教育阵地建设。组织开展世界湿地日、世界环境日、全国低碳日、植树节等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和宣传活动,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环保活动。通过生态教育阵地建设和加强生态文化宣传,提高广大群众保护生态意识。深化文明村镇创建,让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3)鼓励生态文化作品创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化活动,将生态文化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民族民俗和优秀传统文化,鼓励创作反映现代生态文明理念的文艺作品,丰富生态文化内涵。支持和引导成立民间生态环保组织,监督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生态公益活动,营造全民参与生态环保的良好氛围。

10、实施绿色健康生活方式普及行动。坚持宣传引导、经济调节、示范带动,大力倡导绿色、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性。1)开展低碳生活进万家活动。倡导绿色出行、生态旅游和健康文明的娱乐方式,培育绿色饮食文化,积极引导人们衣、食、住、行、用等向低碳模式转变,促进公共绿色消费行为自觉形成。引导城乡居民广泛使用节能型电器、节水型设备和环保型产品。加大新能源车推广使用力度,提高公交出行率,减少私家车出行。2)创建绿色机关、社区、企业和家庭。把节约文化、环境道德纳入社会运行公序良俗,倡导文明理性节约的消费观和生活理念,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落实节水、节电措施,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带头厉行节约,在餐饮企业、单位食堂、家庭全方位开展光盘行动,推动全民向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变。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美丽利通建设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美丽利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美丽利通建设的组织领导,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统筹协调、指导监督美丽利通建设的重大工作。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公众听证和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群众利益表达、协调、保护机制,确保美丽利通建设依法科学有序推进。

(二)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金稳步增长机制,完善绿色发展长效投入机制。统筹有关资金,重点支持生态建设、污染防治、水源地保护、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环保产业发展等领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快PPP模式运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建设。加大政府购买环境服务力度,政府投资项目优先采购节能环保和再生资源产品。

(三)完善考核管理。按照分阶段实施要求,各责任单位制定五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实施细则并严格组织实施。研究制定美丽利通建设考核评价办法,建立考核指标体系,重点考核资源消耗、资源再利用、生态绿化等可量化的约束性指标,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政绩考核范围。

(四)从严责任追究。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依法依规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责任。对领导干部离任后出现重大生态环境损害并认定其需要承担责任的,实行终身追责。认真开展环保执法,加大执法工作力度,严肃环保违法行为惩处,巩固环保工作成果。加强环境执法工作监督,促进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公正履行职责,对滥用职权、渎职受贿,或者对职责范围内应受理承办的执法事项,有意不办理,被公民、法人投诉为不作为等,依法严厉追究其责任。

(五)健全联动机制。坚持社会联动,建立完善政府及企业生态环保信息公开公告、有奖举报等制度。加强生态环保热点问题舆论引导,重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和促进作用。积极发挥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积极发展公益组织, 壮大生态环保志愿者队伍,注重培育典型,充分利用互联网、报刊、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介,加强宣传引导,营造人人参与美丽利通建设的良好氛围,使美丽利通建设成为全区上下的共同责任、共同行动。

 

 

 

                       中共吴忠市利通区委员会

                           2016930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宁ICP备19000976号-1宁公网安备64030202000186号

 主办单位:利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0953-2666555 网站标识码:6403020002